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三类广视角面板对比评测

三类广视角面板对比评测

2010-11-26《微型计算机》评测室《微型计算机》2010年11月上

实际应用对比体验

看过了客观测试成绩,下面我们还是通过直观的比较,来考察一下三款广视角LCD在实际显示中的表现,考察内容为回放高清图片以及播放高清视频文件。之所以选择这两项应用,还是因为针对消费级主流市场的广视角LCD,其主要应用仍然集中在游戏、电影等多媒体娱乐方面,毕竟它们在色彩方面并不占优势,同时分辨率又都达到了全高清的水准。通过显卡的双DVI接口分别输出到其中两款LCD上,采用屏幕复制模式,这样就能在两款LCD上显示同样的内容,并进行两两对比。

得益于更高的亮度,IPS机型的画面显得更加明亮,当然其他两个机型的亮度应付各种应用其实也已足够。不过在同样情况下,具备更高亮度的显示器无疑在多媒体应用中有更佳的适应度和表现。而在对画面的细节呈现上,虽然三款机型对灰阶的表现上都不错,但相对来说,AMVA机型以及C-PVA机型对细节的表现,特别是暗处场景的细节呈现上要更胜一筹。具体来说,图片中暗部场景中的细微差别能呈现得更明显,清晰。

当我们坐在与显示器大概45°的角度下观看屏幕时,可以感觉到C-PVA机型和IPS机型在较大的偏转角度下,画面色彩不容易失真。而AMVA机型此时则有些偏色,通过对比右键菜单的色彩就能很清楚地发现。而在正对屏幕时,三类显示器在色彩方面几乎感觉不出明显差异。另外虽然目前广视角面板的黑白响应时间仍然较高,不过它们普遍在更具实际意义的灰阶响应时间上有不小的提升。因此在回放动态画面时,都感觉不到有拖影或模糊的情况,可见其响应时间足以应付电影、游戏中的动态画面。

写在后

测试结束,在三类广视角面板互相比较之前,让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广视角产品相比主流的采用TN面板的显示器,它们的整体优势在什么地方。可视角度上的优势使得它们比TN产品更适合用在需要多人分享屏幕信息的应用中。而广视角LCD在灰阶的表现上也更好,也就是说我们在看电影、玩游戏的时候,能看到更多的细节。另外在对比度方面,大多数广视角LCD也有着更好的性能,反映在实际应用中对画面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小的作用。同时,以往困扰广视角LCD的高功耗,随着白光LED背光的引入以及传统CCFL背光的改进,已经不再是问题了,其整体功耗水平和同尺寸采用TN面板的LCD没有什么区别。至于价格方面,广视角产品的价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,部分采用IPS面板的产品价格甚至不到1500元,与同尺寸的TN产品价差并不算大。

三类广视角LCD之间的比较结果又是怎样的呢?从各项测试的成绩来看,AMVA面板在对比度方面有一定优势,反映在实际应用中,对画面的层次表现更好;IPS面板的可视角度、亮度表现更出色,画面显示效果更明亮,在多媒体应用中能有更好的表现。而C-PVA面板的综合性能不错,各项成绩比较平均。至于功耗部分则只做参考,毕竟参测的AMVA机型采用了在功耗方面有优势的白光LED背光,而C-PVA和IPS机型如果使用白光LED背光,功耗方面应该没太大区别。虽然三类面板各有所长,但排除测试成绩上的差异,其实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显示效果可谓半斤八两,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。这固然有近两年来面板厂在广视角面板技术研发上的进步,使不同类型的面板间的差异越来越小。同时也由于成本的关系,一些面板厂在除面板之外的部分,如背光源、驱动IC等方面采用了TN面板上的组件,因此它们的性能更加趋同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在产品性能差异处于可接受范围的前提上,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广视角LCD时,不妨多把目光放在产品提供的功能以及接口上。因为选择广视角LCD的消费者,大多数仍是重视多媒体娱乐的游戏、电影玩家,或是不满足于TN面板性能,同时又不需要专业机种的办公、商务人群。对于他们来说,除了广视角面板本身的特性之外,产品是否提供有某些功能或丰富的接口也显得很重要。因此在目前产品性能同样日益趋同的消费级广视角LCD市场,只有综合考虑产品的多个方面,才有可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广视角LCD。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共有评论(3)

用户名:

密码: